區域麻醉專家引領術后認知障礙預防新方案,精準保障老齡群體健康
2025-02-05 15:55:00 來源:今報在線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加劇,老年患者在手術后出現認知功能障礙(POCD)已成為嚴重影響公共健康與醫療體系效率的突出難題,已成為醫療機構亟待解決的重要難題。研究顯示,POCD在老年人群體中的發生率高達15%至40%,不僅嚴重影響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還導致住院時間延長、康復周期變長,醫療資源消耗與成本支出的上升,對公共衛生與社會經濟造成多重壓力。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托婭女士研發的《老齡群體術后POCD預防與個性化麻醉優化系統V1.0》,這一創新性系統已經成為天津甘露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科技賦能健康管理的核心技術之一。通過智能化、系統化和精準化的手段,率先實現了術后認知障礙防控的新突破,推動了老年麻醉與圍術期管理領域的技術升級。
精準預防與個性化麻醉:托婭女士的創新突破
托婭女士,作為內蒙古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麻醉科的骨干成員,憑借深厚的醫學理論素養和臨床技術積淀,主導完成了該系統的研發與臨床轉化。她創新性地將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算法與麻醉醫學相結合,構建了一個覆蓋術前評估、術中麻醉管理與術后干預的完整解決方案。該系統能夠智能評估老年患者發生POCD的風險,并根據個體差異制定個性化麻醉優化策略,填補了傳統麻醉在精細化干預方面的空白,有效降低了POCD的發生率。
托婭女士表示:“我們通過高分辨率超聲影像技術手段,彌補傳統麻醉無法實現個體精準干預的短板,為每一位老年患者提供真正‘量體裁衣式’的圍術期健康管理。”這番話充分體現了她在麻醉學與老年醫學交叉領域的前瞻視野與人文關懷。
科技驅動醫療全鏈條升級
自2024年8月系統正式投入臨床應用以來,該技術成果已在多家醫院和康復機構落地推廣,顯著提升了老年患者的術后康復質量。合作醫療機構反饋數據顯示,該系統不僅提高了圍術期的管理效率,減少了術后并發癥,也為醫療機構節省了大量資源。“《老齡群體術后POCD預防與個性化麻醉優化系統》極大提升了我們對術后風險患者的管理能力,POCD的發生率控制在傳統麻醉方案的基礎上,降低了30%。老年患者術后住院時間減少,患者康復時間縮短20%~30%,應用半年時間已為公司累計創造直接與間接經濟效益超150萬元,有效強化了公司在醫療技術服務市場的競爭力”合作醫療機構負責人表示。
此外,該系統還在內蒙古自治區臨床專科建設科技項目-老年人髖部骨折術后與譫妄相關的腦電圖測量與衰老生物學特征分析中發揮了關鍵支撐作用。基于系統集成的多參數監測與智能分析模塊,得以系統化開展腦電圖(EEG)監測與生物標志物檢測,發現術前術后患者EEG活動模式的變化可作為譫妄預測與評估的重要依據。結合pTau181、pTau217等衰老相關生物標志物的動態變化,進一步建立了標志物與年齡及高風險人群之間的相關性模型。同時結合機器學習分析EEG數據,建立了譫妄風險評估模型,為譫妄的早期預防和預警提供科學依據。從而提高老年髖骨折患者術后譫妄的診斷和高危人群預警篩查,早診斷早治療,建立了一種廉價快捷的快速篩選易患人群的方法,對促進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減少醫療成本具有重大意義。
國家戰略高度的技術示范與前景展望
托婭女士的技術成果不僅解決了臨床需求,更在國家應對老齡化社會挑戰的戰略高度上提供了創新樣本。該系統緊密契合《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等,作為一項具有前瞻性的公共健康科技成果,未來將在更廣范圍內為老年患者提供精準服務,助力我國構建更加高效、智能、可持續的老年醫療保障體系。
在托婭女士的持續引領與推動下,我國圍術期老年健康管理正邁入精準、個性化的新紀元。她所樹立的“以科技創新回應重大公共健康難題”的實踐路徑,不僅為麻醉醫學領域注入了新動能,也為我國在老齡化背景下的醫療戰略提供了強有力支撐。未來,隨著這一系統在國內外更廣泛的落地應用,全球更多老年患者將從中受益,并助力我國在應對老齡化挑戰方面邁出更為堅定有力的步伐。(文/孔慶玲)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