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大學馬柯德:對于電影修復,AI是提效工具也是創新動力
2024-04-18 13:28:24 來源:今日熱點網
隨著人工智能的飛速發展,AI正成為促進電影行業發展的強大力量,同時也成為可能改變電影工業發展趨勢的“新變數”。尤其是其中的“電影修復”,已很快成為AI在電影領域的高頻應用場景。AI,對于電影修復來說,到底有哪些價值?在香港城市大學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舉辦的一次放映交流會上,來自香港城市大學計算機系的馬柯德教授,分享了他的觀點和看法。
在交流會前,現場首先放映了中國香港著名華語影視導演關錦鵬的代表作《地下情》(4K修復版)。關錦鵬導演本人,以及著名導演黎濤、馬柯德教授、中國電影資料館文化研究部主任左衡、火山引擎多媒體實驗室研究員張珂新等,在現場觀看了放映。黎濤介紹,該影片來自由中國電影資料館、抖音和火山引擎聯合發起的“經典香港電影修復計劃”,是火山引擎使用AI技術結合中國電影資料館人工修復,即機器+人工,再加上關錦鵬導演的親自指導,所完成的一部影片。
對于那些當年的經典電影作品來說,隨著時間的流逝和載體腐化,其原有魅力,本應逐步喪失。但當AI修復技術橫空出世,這些處在失落邊緣的珍貴作品,如今卻紛紛重獲新生。從這個角度來看,AI技術,首先在“保留電影經典”、修復 “受損經典”方面,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
馬柯德認為,AI技術對于電影修復的價值和意義可能還遠不止于此。
他表示,他所在的香港城市大學計算機系,目前已經開設很多關于圖像處理、視頻處理、計算機視覺、人工智能方面的課程,計算機系老師也會去帶creating media的本科畢業設計。其中所用到的技術,并不僅僅局限于老電影修復。
事實上,AI在電影界的應用場景非常廣泛。馬柯德認為,在AI和拍攝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高清設備、4K已非常普遍,可以將色彩調得準度非常高,畫面的表現力正處于歷史上最好的時代。因此,只要充分運用想象力,AI的應用空間實際上非常廣闊。
如作為導演,可以在工作室里把色彩調得非常好,而當作品在戛納或北京的某塊展映屏幕上呈現出來時,色彩可能會發生變化,而導演想通過色彩表達的某個場景、某種情緒,就由此受到限制,而無法充分表達。這個時候,AI就可以發揮出應用的作用。如果運用AI技術來對此進行修復,就可以彌補這一問題,讓很多電影作品不再有缺憾。
馬柯德認為,目前的電影修復,包括多種不同方法。包括物理修復和數字化修復。在數字化修復環節,首先就是 AI修復,可以通過自動算法,去增強分辨率、HDR、色彩等。除此之外,還可以結合人工和藝術修復。
他表示,自己的研究方向之一,就是盡量減少人工的工作量,更多采用AI修復,通過算法自動評判哪部分修得好,哪部分修復得不好,然后再反饋給AI算法進行迭代,不斷完善AI修復,讓電影修復得更好。
最后,馬柯德也對AI電影修復的未來展開暢想,他認為,將AI當成一個輔助工具,去激發創作者本身,產生更好的思想,是一個非常不錯的發展方向。因為創作者也有疲憊的時候,也有懶的時候,也有不想工作的時候,而AI則可以提升效率,并且作為強力“增援”,讓創作者可以更加輕松地完成工作,并且可以騰出時間和精力,去更加精細地打磨自己的作品。(作者: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