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投資 >

高歌猛進的華為,是可持續發展的優秀模板

2023-12-07 10:51:01 來源:愛范兒

最近,華為終端如期更新了《2022-2023華為終端可持續發展報告》,用實打實的數據和案例來展示華為終端 BG 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實踐成果。我們也能夠從這份報告中,看出一些可持續發展的端倪和未來趨勢。

圖片1.png

可持續,是長期主義的踐行之策。和以往一樣,華為終端 BG 承接公司可持續發展(CSD)戰略,并結合消費電子行業的特點,聚焦信息無障礙、綠色環保、教育與健康、企業責任四個方向,制定相關的可持續發展戰略,從而構建有溫度、綠色、負責任的品牌形象,推進企業可持續發展。

華為終端 BG 可持續發展委員會主任何剛表示:

實現可持續發展,不應僅僅是口頭上的承諾,更應體現在實際行動中。作為一家科技企業,我們堅持通過持續地技術創新促進可持續發展,為構建更加綠色、環保的低碳社會貢獻力量。

作為自帶“正當性”的詞匯,“環保”是企業形象宣傳當中不可或缺的標簽。但要將舉措落到實處,真切地帶來有效的可持續成果,并非一件易事。

信息無障礙:在數字世界,不應有人被遺忘

今年 8 月,華為發布了 HarmonyOS 4 系統,無障礙能力進一步升級。借助智能問答,助聽器直連、長輩關懷、小藝通話等特性能力提升,解決了障礙用戶和老年人群體在工作及生活中遇到的各類障礙問題,讓用戶擁有了更多與世界溝通的方式。

與此同時,華為已經連續三年在 HDC 大會開設數字包容體驗館。在今年的體驗館中,華為設計了無障礙觀影廳、非視覺照相館等一系列互動展示華為無障礙的最新成果,讓普通人也能親身體驗障礙人士的需求及華為用科技為他們帶來的改變。

在作為 HDC “傳統活動”之一的“湖畔對談”上,愛范兒也受邀與華為終端 BG 首席運營官何剛、多位殘障用戶、華為工程師以及華為無障礙產品經理一起,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從一個個真實體驗的故事當中,我們充分了解到華為在無障礙領域上用心,一系列的新功能也真切地解決了殘障用戶們的使用痛點。

圖片2.png

朱軼琳是一名有先天性極重度耳聾的聽障人士,通過人工耳蝸和康復訓練已經在大部分場景下和常人一樣工作生活,但是在嘈雜環境、遠距離、電話視頻會的時候依然還需要通過看口型、聽聲音,并借助文字才能實現順暢交流。

去年,有了華為小藝通話和通過 ASHA 藍牙協議支持直連助聽設備功能,讓朱軼琳在接打電話時可以更好地聆聽聲音并且全程看到準確的文字轉寫。讓從來不打電話的朱軼琳的電話記錄超過了一個月 500 分鐘,且大都是高難度、內容復雜的工作溝通,電話那一頭也是從未見過的陌生人,這對以前的朱軼琳來說是不敢想象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圖片3.png

畢業于清華大學建筑本科,謝菲爾德大學城市設計碩士的楊綠野,目前是城市設計師。細聊之后才會發現,她其實是兩耳 105 分貝重度神經性耳聾的聽障人士,左耳需佩戴助聽器,而右耳在 2014 年 10 月份植入了人工耳蝸。

楊綠野是華為 AI 字幕功能的重度用戶,她提到三年疫情帶來的口罩常態化場景和人人習以為常的遠程工作模式,使得可看嘴型的交流場景大為減少,而華為的 AI 字幕在更多時候都發揮了巨大作用,不僅可全程即時轉寫,而且還能便于備份做提煉重點的會議紀要。

另一方面,雖然楊綠野在右耳植入了人工耳蝸,但在聲音的清晰度上,對環境的噪音要求都和健全人尚有差異。而得益于華為 AI 字幕,她即便站在車水馬龍的路邊依然能夠通過 AI 轉寫的文字,從而“接聽”到電話。

針對視障用戶,HarmonyOS 4具備“智能問答”的無障礙能力,開啟無障礙功能之外,用戶在手機相機預覽框上,單指雙擊并長按即可提出問題。

它可以幫助視障人群去深入探索圖像內容,“例如前方是否有杯子?”,若前方真的有一個杯子,那么手機就會識別相機中的圖像,并根據識別結果,進行語音回答:“有的,位于中央區域。”

圖片4.png

盲人跑者何亞君也是華為手機的老用戶了,最初是因為華為手機有著出眾的耐用性而選擇使用,流暢的信號表現能支撐他去更多地方完成徒步。后來,隨著手機拍照輔助、圖像識別、智能問答等功能的出現,滿足了他更多的生活場景需要。

“請問有紅色的衣服嗎?”

“有的,位于左方。”

現在他也能通過智能問答功能,找到喜歡的那一件運動服。

而在超市購物等場景,為了獲知商品的規格與價格,視障人士可以將手機相機當作自己的“雙眼”,告知你面前的物體是什么,然后還可以幫你把商品標簽讀出來。即便是手機屏幕內的文字以及畫面,HarmonyOS 4 也能準確地“讀”出來。

簡單來說,信息無障礙,雖然不是實現商業價值的目標和手段,但仍然是一件值得持之以恒去投入研發,符合可持續發展的事情,同時也是企業責任擔當的重要體現。

我們常說的無障礙功能,除了面向殘障用戶以外,其實還需照顧到高齡人群的用機體驗。

為了讓科技不受“年輕限制”,華為早已針對高齡人群,推出了一系列關懷功能與服務,為老年人提供了更方便的方式去適應數字化生活。

從 2012 年開始,華為就開發了更適合老人的用機模式,提高老年人的用機體驗。近年來持續打磨,將界面進行了革新和優化。基于《移動終端適老化技術要求》《移動應用適老化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華為完成了基礎體驗適老化升級,從視覺清晰度上進行提升,讓高齡用戶看屏幕不再費勁,緩解視覺疲勞;系統默認大音量,老人通話不再用“吼”。

現在,華為的“長輩關懷”已經迭代到 3.0 的版本,從手機界面的放大顯示適配體驗、應用的關懷模式管理、防詐騙騷擾攔截等方面,全方位提升老年人的視覺體驗及用機安全。

其中,針對老年人隱私安全意識和保護能力差、容易受到惡意應用、惡意廣告或騷擾來電侵擾欺騙的問題,“長輩關懷”模式還可以聯動開啟純凈模式的增強防護,有效阻止用戶因受到誘導下載惡意應用,導致手機卡頓甚至無法正常使用或上當受騙的問題,并且可以聯動開啟多項騷擾攔截項,讓詐騙騷擾來電及信息無可遁形,全方位守護老人用機安全。

同時全新的HarmonyOS 4的應用管控中心,還能主動攔截風險應用,并提示老人不要安裝,減少老人因為不會使用手機,誤觸誘導安裝彈窗,不小心下載了垃圾應用的問題。

圖片5.png

梁春艷是一位從航天科工退休的高級工程師,退休后通過拉業主群,認識了很多新朋友。她發現鄰里間的老人都有遇到手機使用的問題,便和鄰居在小區內自發組織開展華為智能手機公益課,為大家免費講解適老化教程和玩機技巧,已經持續開課接近四年。目前,有很多年長用戶跟梁春艷學會了通過手機下單、掃碼以及使用更多 手機APP。

圖片6.png

她在湖畔對談的時候告訴愛范兒,小藝語音助手現在是她的“私人秘書”,她會通過語音的方式讓小藝記錄下每天的行程安排,到點了會提前提醒。

因為年紀大了,視力不好,梁春艷設置了來電語音提示,來電時一聽就能聽出來是誰打來的電話。最重要的是,長輩關懷里的安全防護能夠讓她免于流氓軟件的困擾,減少個人數據被盜取的風險,也不用再擔心電信詐騙、騷擾來電和信息。

圖片7.png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連續 6 年都在開發《送給爸媽的手機使用指南》,運用場景化的描繪方式,讓年長用戶更能理解具體場景下,可以使用什么功能。

目前已經更新到第十個版本, 2022-2023年已印刷25萬本紙質版手冊供用戶在全國華為客戶服務中心、授權體驗店等線下門店免費領取。

節能減排:更環保的產品,為了更美好的未來

用數據來量化環保成果,是一件相當直觀的事情。

當今社會普遍認為,人類過量的溫室氣體排放對全球氣候變化造成了影響。所以,降低產品的碳足跡,對于降低華為終端整體的碳排放至關重要。

秉持“讓科技與自然共生”的環保理念,華為多年來都在運用科技創新成果,持續圍繞安全環保材料使用、減少碳排放、促進循環經濟三個方面,來構建華為的環保競爭力。

華為認為,保護資源最有效的方式之一,就是制造優質且持久耐用的產品。

首先是產品的耐用性,正如前文所述,華為終端的產品一直都以“長效持久的耐用度”而聞名全球。可靠性測試,是每一個華為終端產品在推出市場之前必須要面對的第一道大考。

一個關鍵的數據是,截至 2022 年 12 月,搭載 HarmonyOS 的華為設備超過了 3.3 億臺。

這意味著,多年前的產品不但依然持久耐用,而且依然能夠獲得新系統的升級。更快更流暢的新系統可以讓更早發布的設備延長使用壽命,讓消費者獲得更長一些的換機周期。

經受住時間考驗的產品,時至今日依然能夠發揮其越來越持久的使用價值。

圖片8.png

除了持續的系統更新,華為還致力于提供便捷可負擔的維修服務,這一切都是為了延長產品使用壽命,減少對地球資源的索取,促進資源的利用效率最大化,為循環經濟作出貢獻。

數據顯示,華為通過一口價換電池、內存升級等活動,讓近450萬臺設備延長了使用壽命。

目前,華為已經建立了覆蓋全球的便捷維修網絡,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可靠且更經濟的維修方案。從 2020 年至今,華為通過返廠進行主板、屏幕等部件維修,累計讓超過1600萬臺設備煥發新生。

從產品設計的角度,華為終端聚焦產品環保,通過技術創新,從產品的全生命周期視角進行閉環管理和循環生產,在為用戶帶來良好體驗的同時將對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為社會的碳減排及碳中和目標持續努力,做出自己最大的貢獻。

目前,華為已經建立了內部的產品環保數據庫,并依照ISO14040/ISO14044等標準建立了產品生命周期評估(LCA)方法論。

通過 LCA 方法,華為將可以評估從原材料到產品的廢棄回收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對環境以及氣候變化的影響,從而能夠指導華為終端識別產品環境設計改進機會,包括原材料選擇、制程工藝優化、產品能效、包裝優化、運輸方式以及回收策略等。

華為終端的新設備均采用了減塑環保包裝,并且開發了一種特殊水油,取代了包裝上的塑料薄膜。該技術已經在 P60 系列包裝上首次應用,未來還計劃推廣到更多的產品包裝。僅此一項,預計每千萬臺華為手機將減少約 46.3 噸一次性包裝塑料。這些減塑措施還將應用于其他手機,耳機,手表,手環,平板、PC 等終端產品。

圖片9.png

一個值得品味的細節是輕量化設計的說明書,通過優化排版和展示內容,讓消費者更通俗易懂說明書內容的同時,也能使用更少的紙張材料,達到減少使用森林資源的目的。相較于 2019 年,預估 2023 年可減少 1274 噸紙張的消耗,相當于保護超過 2.1 萬棵大樹,減少碳排放約 3.6 萬噸。

華為還在全球范圍內有著大量的合作伙伴和供應鏈體系,在自身踐行綠色環保的同時,華為也希望能夠推動整個供應鏈的綠色低碳轉型,減少供應鏈對環保的影響,促進可持續發展。

因此,華為向供應鏈提出了綠色需求,每年都會從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使用以及碳減排目標等維度對供應商的碳減排績效進行評估,加大對碳減排優秀供應商的激勵。

圖片10.png

華為供應商工廠屋頂光伏電站

例如,華為某供應商工廠建設的光伏電站裝機容量達 49.3 MW,光伏總發電量 43651 MWh,可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38601 噸等效二氧化碳。

通過一系列的目標制定和措施達成,2022 年,華為終端供應商碳排放強度較 2021 年下降 10%。

供應商的改變,自然也會進一步影響那些和供應商合作的公司。

積跬步以至千里,可持續乃長期主義

正如愛范兒在 FeelGood 欄目里一直反復提及的:“改變世界也許真的很難,所幸總有人在努力嘗試。”

積跬步以至千里,每一個小的環保行動,都有望累積成整體改變的力量。所謂“科技至善”,就是要從細節做起,并且堅持下去。

經過多年來的累積,華為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有了一份明確的參考模板,在有助于環境保護的同時,依然能為企業發展謀取可觀的利益。

顯而易見的好處越來越多,可持續發展的同行者也會越來越多。

來源:愛范兒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48小時頻道點擊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