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

張瀚文沒骨畫家

2017-01-22 10:33:28 來源:中廣網

\

  張瀚文畫家

  藝術簡介

  張瀚文——我相信在傳統繪畫的道路上堅持走下去,一路會開出很多智慧之花

  張瀚文又名張凌,居北京。霍春陽傳統藝術研究會會長、國家一級美術師、清華美院培訓中心書畫高研班傳統花鳥畫專項研修沒骨畫導師、文化部國際傳統文化研究會—沒骨花鳥畫強化研修班導師、霍春陽先生入室弟子。自幼酷愛繪畫藝術,擅長沒骨花鳥畫,得諸名師悉心指點。畫風清麗脫俗,素雅古媚,尤其擅長沒骨牡丹,作品富有濃厚的傳統文化氣質,將中國文化的內涵和中國小寫意花鳥畫的寫意精神結合在沒骨技法中,把中國傳統繪畫的意境、線條與“以我觀物”的感悟和現代色彩巧妙的結合,創作出既富有傳統內涵意境唯美又具有時代氣息的鮮明畫風。

  簡談沒骨畫張瀚文

  近些年來沒骨繪畫盛行,從事沒骨繪畫學習創作的人越來越多,沒骨繪畫氣韻生動,賦色妍麗,溫潤雅致,能夠雅俗共賞,這是它受到廣泛喜歡的主要原因。現在不少的愛好者熱衷研習沒骨畫,針對這個問題,我想簡談一下沒骨畫的學習。

  在我們開始學習之前首先要對沒骨繪畫的傳承脈絡有個了解,才能正確的去學習它。沒骨繪畫的歷史已經很久了,從南北朝張僧繇的沒骨山水到北宋徐崇嗣開創的沒骨花卉,至今已經一千多年了 。而真正成體系有傳承的是徐崇嗣的沒骨畫鳥畫,徐崇嗣是五代南唐時著名畫家徐熙的孫子,徐崇嗣創辦沒骨畫還有一段故事,五代時,花鳥畫壇以黃筌、徐熙兩家為代表,即所謂:黃家富貴,徐家野逸,西蜀黃荃的畫風是勾勒填色富麗堂皇,江南布衣徐熙以水墨淡彩清淡野逸。后來,到了北宋,畫院地位尊崇,通過繪畫也可獲得功名。隨著西蜀并入北宋,黃荃父子也隨之進入了北宋畫院,并且執掌了北宋畫院。由于黃荃父子在畫院的正統位置,朝廷對勾勒填彩的畫風比較重視。但徐熙這一派系,由于他的畫風非常清秀雋雅,崇尚格調和氣息,注重畫家的修養,再加上徐熙本人的修養也極高,故受到了皇帝和文人士大夫及雅士們的喜愛。被關注多了,就受到了黃荃父子的排擠。所以當時畫院招畫師的考試中,但凡有類似徐家畫派的作品都是通不過的。后來徐崇嗣用祖父的畫風去考試也沒能通過。但是他特別有抱負很想進入畫院,于是他就結合了徐黃兩家的風格,既保留了徐家畫派的清秀淡雅又吸取了黃家宮廷院體用色的妍麗,在徐家落墨法的基礎上運用黃家顏色上的富麗自創一派,用顏色直接點染書寫的一種全新的風格。他不勾線而是直接用色點染物象的繪畫技法,就是我們現在稱之為沒骨繪畫的開源。可以說,沒骨花鳥畫的開山祖師就是徐崇嗣。

  徐崇嗣之后,歷代都有傳承人,宋末元初的錢選、牧溪、明代的沈周,到明中期的陸治繪畫風格上都有沒骨的體現。明代非常注重寫意,所以擅長沒骨的名家并不是很多,真正沒骨畫到了大的發展期是到明末清初惲南田的時候,他在徐崇嗣的基礎上重新讓沒骨繪畫大放異彩,就此產生了常州畫派,現在我們所熟知的和學習的范本大部分都是來源于惲南田。他影響了很多人,清代的鄒一桂,他是惲南田的女婿,也是繼承惲南田派系最好的畫家。還有馬元馭,蔣廷錫,余稚、任伯年、居廉、居巢及近現代的一些畫家都受到了惲南田的影響,所以我們若入手學習沒骨繪畫也必定從古人學起,從惲南田開始入手。所謂取法要高,所學必然要快。以上就是沒骨畫的一個概略的傳承脈絡。

  此外沒骨畫是中國繪畫的一種表現形式。在這個技法形式上,它可以畫的非常高古,也可以畫的用色非常艷麗、濃烈。格調的高低和沒骨繪畫的這種技法是沒有關系的,它可以格調很高,也可以格調很低。完全是取決于作者的審美和修養。從這上面看要心里很清楚,不要一想到沒骨畫就立刻想到了一些媚俗、甜膩的作品。歷史上也有很多優秀的沒骨作品,比如錢選的沒骨畫,清雅、安靜、端莊、絕塵,那是水平極高的。還有徐崇嗣的作品,高貴、典雅、大氣,我們現在很難見到,但也是格調極高的。其次,沒骨畫技法上一個常犯的誤區,不勾線就忽略了線感,線的存在感,這是個極大的誤區。相反的,沒骨畫一定要體現出線感,也就是骨感。沒骨畫它不是沒有線,而是把線隱藏起來了。不勾線而顯出這種線感,這正是沒骨畫的高明之處,也是沒骨技法的核心內容,也是很難把握的地方。不勾而勾,不骨而骨,這種感覺一定得細細去體悟,沒有骨頭,軟,是沒骨畫容易犯的問題,這里給大家一個啟發,這也是它技法上要把握的一個重點。若我們學習時只是把視角都放在了撞水、撞粉、沖色上這些沒骨技法的皮毛上,那你就永遠進不了沒骨繪畫的大門。

\

  《錦繡春色》

\

  《花開百子》

\

  《國色欲入云,美人有慧心》

\

  《佛前圣潔花》

\

  《東風吹放百花枝》

\

  《貴而不嬌》

\

  《只看花開處》

\

  《嫣然只是洛陽春》

\

  《花藝四條屏》

\

  《春色滿園》

[責任編輯:]

參與評論

Copyright @ 2008-2016 www.cgf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