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企業 >

舉報:陜西安康紫陽紅椿鎮脫貧村-數字脫貧大躍進

2017-06-07 11:29:52 來源:人民網論壇

紫陽縣2016年底脫貧摘帽村-紅椿鎮上灣村通過“巧算”收入賬把貧困戶“算脫貧”,是典型的數字脫貧。目前,上灣村脫貧摘帽3個月,又冒出66戶204人未脫貧。紅椿鎮多名干部和村民質疑,上灣村是由紫陽縣委常委、鎮黨委書記親自掛帥扶貧攻堅工作隊隊長,貧困戶越扶越多,這種亂作為或嚴重腐敗問題,嚴重的損害了黨和政府形象,由誰來問責?!

紅椿鎮侯家坪村貧困戶朱發元母子3人住滑坡帶危房,外墻涂抹上“遮羞粉”被脫貧了。調查發現,貧困戶房子地處地質滑坡帶,由于山體滑坡導致土墻已經裂開裂縫,可以放進去一個雞蛋;去年年底,裂縫被塞進泥巴,外面涂上白色的涂料,遠看是新房。可是,屋外后背墻面墻體,依然是齜牙咧嘴的裂縫;墻面也沒有涂抹白色的“遮羞粉”,卻被脫貧了!

2017年6月1-2日,走進西部貧困縣-陜西省安康市紫陽縣,采訪脫貧攻堅工作,搜索發現:紫陽縣脫貧攻堅首戰之年,進展喜人。

然而,深入到紫陽縣2016年底脫貧摘帽村-紅椿鎮上灣村和侯家坪村調查,結果顯示,這兩個村如期脫貧摘帽,是通過“巧算”收入賬把貧困戶“算脫貧”,是典型的數字脫貧。

■脫貧村摘帽3個月:又冒出66戶204人未脫貧。

紅椿鎮人民政府網站資料顯示:上灣村位于紅椿鎮西南7公里處,分布于渚河南岸,1998年由上灣、互利、登臺、木耳4村并為上灣村,轄4個村民小組,268戶,1045人,50%以上村民受過初級以上教育。總面積12.4平方公里,耕地6165畝,其中水田105畝,旱地3235畝。

——人均純收入超過3015元2倍,竟然是貧困村。

紅椿鎮政府網站2015年刊出的資料介紹,上灣村有林地13762.4畝,茶園2150畝,茶葉加工廠1家,年產茶23噸;畜牧產業較發達,年出欄家畜1500余頭;勞務經濟發展迅速,有599人在全國各地務工;經貿發達,有各類個體經濟17戶;村組公路暢通無阻,50%的農戶通公路;2009年底,人均純收入3474元。

按照政府網站資料介紹判斷,上灣村2009年已經是脫貧村了。現在怎么又是貧困村,是不是又返貧了?

針對上述問題,紅椿鎮一位鎮干部告訴記者,上灣村2009年來,歷年來是全鎮經濟社會發展較好的村,年年上報的人均純收入高于全鎮人均純收入,高于貧困戶人均純收入3015元這個標準。

鎮干部向記者提供了歷屆鎮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紅椿鎮第18屆人代會上政府工作報告顯示:五年來(2006-2011),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由2006年的6300萬元,增長到13700萬元,年均增長25%,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28%;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6%;農民人均純收入6870元,增長30%。

紅椿鎮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顯示:農民人均純收入7732元,增長18%。

人均純收入這樣高的鎮,人均收入這樣高的村,緣何還搶著戴貧困村的帽子?鎮干部解釋說,相關領導干部作風差,上報政績時無限拔高,社會經濟發展位居全縣、甚至全市前列;申報貧困村、貧困戶數量時,無限壓低社會經濟發展增長率,人均純收入標準,爭取到全縣、或全市最多的貧困戶為榮!!

——縣領導包掛村摘帽后,竟有66戶204人未脫貧。

紅椿鎮上灣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732元的貧困村,脫貧摘帽相對比較不是什么難事。但是,這樣的村被安排強勢幫扶脫貧攻堅隊伍進駐——

紫陽縣委常委、鎮黨委書記親自擔任扶貧攻堅工作隊隊長,鎮人大主席擔任副隊長,工作隊有近10位鎮村干部;紫陽縣教體局還派出了專職駐村第一書記。這樣的一個村,本該精準扶貧做到全縣、全市一流。

可是,精準扶貧卻摸不清底子,精準扶貧變成了數字扶貧、假扶貧。上灣村委會扶貧辦公室作戰圖顯示——

全村4個村民小組,270戶1016人。2014年建檔立卡貧困戶184戶568人;2015年貧困戶為199戶724人;2016年192戶683人。

2016年年底,經過紅椿鎮黨委政府申報,第三方評估,上灣村192戶683人(其中4戶13人未脫貧),紫陽縣批準上灣村按期摘帽,得到了安康市政府認定。

2017年4月份,紅椿鎮上灣村這個脫貧村,剛剛摘帽不到3個月,卻出現了假扶貧造成的嚴重問題——

17戶75人返貧了;并且又突然冒出新增貧困戶45戶116人。脫貧摘帽村竟然還有66戶204人是貧困戶(含未脫貧4戶)。目前,紅椿鎮脫帽村-上灣村,在冊貧困戶達到231戶777人。

紅椿鎮多名干部和村民質疑,上灣村脫貧攻堅上述問題,這不僅僅是“數字扶貧”如此簡單,這里面有沒有腐敗窩案?!扶貧問責部門有沒有看到這里面的問題?是不是因為縣委常委包掛的脫貧村,有問題就裝聾作啞,不敢或不能問責?!

上灣村,由紫陽縣委常委、鎮黨委書記親自掛帥扶貧攻堅工作隊隊長,應不應該說明這個中的原因、秘密?!

■產業扶貧成遮羞布:“巧算”收入賬“算出脫貧”。

總書記強調,牢固樹立正確政績觀,緊緊圍繞脫貧增收,因地制宜,精準施策,加大產業扶貧力度,為貧困人口穩定脫貧提供強有力支撐。

日前,汪洋也強調,要始終把實現穩定脫貧作為工作的核心,切實讓產業發展成為農民脫貧致富的依托。

紅椿鎮上灣村產業扶貧搞的怎么樣?記者走訪了紅椿鎮脫貧村部分駐村幫扶干部,問起如期脫貧摘帽經驗時,幫扶干部談起產業扶貧經驗口若懸河,且出奇的一致。

熟悉之后,知情干部“實話實說”:上灣村產業扶貧有基礎,前五、六年茶園已經達到2550畝,年出欄家畜1500余頭。但是,近年來,由于茶產業種茶的并不賺錢,賺錢的是茶老板和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核桃生長周期比較長,上級調來的苗木成活率低,且成活后不結核桃或結核桃少而差,大部分百姓不愿種。這樣,導致大部分勞力都出外打工,留下來的都是老弱婦幼,產業扶貧其實是有名無實。

詢問:“上灣村2016年新建茶園120畝,新建魔芋種基地250畝,新建核桃600畝都在哪里?怎么給貧困戶算收入?”

知情干部回答:“新建茶園120畝,是由貧困戶申請,自愿自行建設,2畝起底,補助200元/畝,最多每戶補助不超過1000元。魔芋2畝補助1000元;養羊5只補助700元,養牛2頭補700元。”

詢問:“新建茶園、核桃園等產業園由誰來驗收?咋給貧困戶計算收益,達到了脫貧標準?”

回答:“種植業產業面積,一般由鎮村扶貧工作隊驗收,上級主管部門抽查;為了提高貧困戶的積極性,面積一般多少是有鼓勵性的,一畝茶園按照株數計算,購買的苗子沒有完全栽植或栽植了沒有成活,一般面積都計算在內;有的把老茶園也計算到新茶園里;鎮村干部也只好睜只眼閉只眼。茶園每畝給貧困戶兌現200元補助款,實際計算脫貧收入按照1420元計算。新建魔芋面積250畝,實際不足250畝,種植由于分散,周期短,面積水分還是有;甚至有虛報冒領貪污現象。”

詢問:“如果產業補助不足或沒有產業,咋計算脫貧?”

知情干部回答:“如果經過幫扶,有貧困戶收入還達不到脫貧標準,就可以協調低保補差,這樣準保能達標了。”

紅椿鎮上灣村這種為脫貧而脫貧,這是嚴重的形式主義。幫扶干部聰明才智沒放在踏實幫貧困群眾勤勞致富上,卻花在怎么通過“巧算”收入賬把貧困群眾“算脫貧”,為完成任務搞“數字脫貧”。

目前,上灣村脫貧村摘帽不到3個月,就有17戶75人返貧,新增脫貧戶45戶116人。上灣村貧困戶之所有越扶越多,這不是教訓問題,是領導干部亂作為或嚴重腐敗問題,嚴重的損害了黨和政府形象。

■扶貧干部昧良心:貧困戶住危房滑坡帶卻脫貧了。

侯家坪村,也是紅椿鎮2016年底另一個脫貧摘帽村,同上灣村村域緊相連。

紅椿鎮人民政府網站介紹,候家坪村位于紅椿鎮以南渚河南岸,距鎮政府4公里,原屬深陽鄉政府所在村,1998年由馬鞍、四溪、候家坪3村并為現候家坪村,轄3個村民小組,325戶,1345人。總面積12平方公里,耕地6279.3畝,其中水田285畝,旱地4034.3畝。林地13940.3畝,茶園900畝。2009年底,人均純收入3383元。

相關資料顯示:侯家坪村全村345戶,1345人,貧困戶就達211戶722人。

——侯家坪村“服務卡”成駐村領導幫扶“遮羞卡”。

走進紅椿鎮侯家坪村1組,一條僅有一車寬的泥土路,山回路轉,像根絲線飄舞,伸向大山深處無路可走的上灣村多戶人家。

侯家坪村1組泥土路約有10多里,路面凸凹不平,四輪驅動的加力小車,行駛路面上如同坐在搖籃里,上下左右顛簸。

同行的幾位都市里來的媒體人,個個臉變色、大呼小叫:“開慢點!”“停車!下車!步行!”

下車步行,大約用了45分鐘,走到侯家坪村與上灣村交界處,泥土路還在往前延伸。當地村民告訴,前面土路還有幾公里,山溝里住有十多家住戶,均為上灣村村民,這條路是唯一出行道路,生活條件比較差。

提起基礎建設問題,村民抱怨,一組村民是被政府遺忘的村民,通組道路不給硬化,至少應該鋪成砂石路;村組沒有通動力電;農戶飲水也不是安全衛生飲水。

村民住房如同西瓜地的西瓜,沿著公路這個藤蔓,胡亂散落泥土路的山上山下,或路里路外。

多家貧困戶房門緊鎖,有的還是泥墻結構的瓦房或石板房,也有的是磚木結構的磚房。緊鎖的大門外,都貼著一張《脫貧攻堅聯系服務卡》,上面除了幫扶干部電話外,看不出貧困戶的具體家庭人數,導致貧原因,幫扶措施等等。

——貧困戶住危房滑坡帶:危房涂上“遮羞粉”脫貧。

侯家坪村1組泥土路三分之一處路里邊山坡上,三間土木結構的泥墻房屋,外墻被涂抹白色涂料,格外引人注目。

當地村民介紹,這是一戶特困戶,母子3人,母親叫張茂才,是個盲人,70多歲了;大兒子叫朱發元快50歲了,慢性病人,光棍;二兒子叫朱發成40多歲,殘疾人,也是個光棍。3人2個戶口本,屬于2戶貧困戶。他們住房是危房,因為山體滑坡,土墻已經裂開裂縫,可以放進去一個雞蛋,去年年底,裂縫被塞進泥巴,外面涂上白色的涂料,遠看是新房,進室內或到房屋后面看看,馬上發現這是危房。

好心的村民不斷懇求,同行們爬上公路里沿坡,房屋坎下,一塊巨大的藍底白字“大地滑坡”警示牌,突然映入眼簾,刺入眼底刺入心,除了心疼,大腦是一片空白。

走進房主家,的確如同村民說的一樣,屋外后背墻面,依然是齜牙咧嘴的土墻,墻體裂縫依然是裂縫,并沒有填塞,墻面也沒有涂抹白色的“遮羞粉”。

貧困戶朱發元說,他已經于2014年底單獨脫貧,母親張茂才和弟弟已經于2016年底脫貧了。

朱發元稱他家沒有種植產業,沒有養殖,主要靠重點莊稼生存,沒有得到任何幫扶;僅僅是房子改造涂抹房屋外墻,鎮政府答應補助2萬元,至今沒有兌現。“兩不愁三保障”,其中“有安全住房保障”。這母子3人住危房住地質滑坡地帶,為啥就脫貧了?!

■紫陽怪相:新聞記者采訪需到縣委宣傳部開介紹信。

離開一組,來到位于半山腰的侯家坪村村委會所在地,大院里僅有一人,自稱是辦事的貧困戶,說村干部下村了;他幫通知。

大家只好來到室外活動場地,瀏覽宣傳欄張貼的《貧困戶公示名單》打發時間等待。十多分鐘之后,一輛小轎車風馳電掣般駛進村委會,車還沒有停穩就跳下來4、5個人,指手畫腳的吼喊:“你們是干什么的?”

當得知是新聞單位的,一位胖墩墩的女子(后來聽說是紫陽縣財政局下派的第一書記),張牙舞爪的撲向觀看《貧困戶公示名單》的人,一把推開,順手撕下《貧困戶名單》,嘴里連連叫喊著:“誰讓你們看的?這是過期的公示你們想干什么?記者證拿出來。”

同行向他們出示記者證后,一位自稱是鎮干部的男子,拿著記者證又是拍照又是打電話,還不忘罵人:“無法判斷你們這記者證真假,現在人民幣都可以造假,野記者也有記者證。”

最后露出了真面目,稱:“不管你是真記者假記者,必須有我們縣委宣傳部的介紹信,或者有縣委宣傳部人陪同,否則,拒絕采訪。你們現在無介紹信,必須馬上離開紅椿鎮境內。”

記者一行多人,被這幫人一直驅逐出紅椿鎮。返回的路途上,記者老永需要到紫陽縣發改委核對一份文件;大家只好陪同前往。

來到紫陽縣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也稱,只能接待你們喝水,不能接受你們采訪,也不能提供文件核對。理由是紫陽縣已經統一規定,無宣傳部介紹信或宣傳部人陪同,一律不準接受采訪。

同老永來到紫陽縣委宣傳部找到相關負責人,經過核查記者證、登記,匯報采訪內容后,被告知:紫陽縣委宣傳部從來不給任何記者開介紹信,需要采訪的內容,等待宣傳部統一回答。

一邊要宣傳部介紹信一邊不給開介紹信且不陪同不打招呼,無介紹信無法采訪,只好怏怏不快地離開。經調查發現,2016年下半年至今,多家媒體記者赴紫陽縣采訪,僅有記者證已經行不通了,采訪均泡湯了。原因均是:接受采訪單位要求必須有縣委宣傳部介紹信或人陪同,否則一律拒絕采訪。

紫陽縣一位知情干部透露,一位主管領導制定出這個“御詔”,主要是為了杜絕紫陽縣精準扶貧脫貧、生態環境保護、規范市場秩序方面問題被曝光。言下之意是利用這種損招,把紫陽縣變成獨立于《記者證管理條例》之外的王國?!

總書記強調,“領導干部要增強同媒體打交道的能力,了解社情民意、發現矛盾問題、引導社會情緒、動員人民群眾、推動實際工作。”紫陽縣下“御詔”的這位領導干部,不敢、不愿、不屑、不會跟媒體相處,卻用這種違反法律的下三濫“御詔”辦法應付、忽悠媒體,無疑是一個我行我素想擺脫監督、無視黨紀國法、素養不合格的領導干部。

針對紫陽縣紅椿鎮脫貧村摘帽和干部隊伍作風問題,中央黨校函授學院張教授說,精準扶貧,貴在真,唯有扶真貧、真扶貧,才能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這也是民之所盼。反之扶假貧、假扶貧,不僅會導致扶貧資金打了水漂,更是對扶貧政策的一種侮辱與褻瀆;不僅折射出干部的作風問題,更直接敗壞了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心目中的形象。為了政績,搞數字扶貧,這是從思想到作為上都是與中央唱對臺戲,這類干部無論職位高低決不可用;這種現象絕不能任其蔓延,必須徹查,必須嚴懲。(記者 朱定華 實習記者 王富銀)

來源:人民網論壇

[責任編輯:]

相關閱讀

參與評論

Copyright @ 2008-2016 www.cgfang.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廣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