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唯一土族自治縣的旅游“經”
2016-05-04 18:01:21 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青海互助4月29日電 (胡友軍 張添福)29日,離青海省會西寧四十公里外的納頓莊園的傳統青稞酩餾酒作坊里,“酒大工”將剛煮好的上等青稞,晾溫后,拌入自制的灰白色酒曲,再封壇入缸,待其發酵二十八天,而作坊地底下的恒溫酒窖里,一群土族阿姑趁著還沒游客光顧,便開始擦拭酒窖里大大小小的酒壇子。
納頓莊園,位于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因青海特有少數民族土族世代棲息于此,而稱互助縣為“土鄉”,這里被認為是中國青稞酒的發祥地,也是中國最大的青稞酒生產基地。
來自“中國民間文化藝術(花兒)之鄉”的互助縣丹麻鎮的魯哇麻四什姐,自小以土族人熱衷的花兒(即西北民歌)、安召舞為伴,學業結束后,還在外面的小飯店當過一陣服務員,可是眼瞅著來土鄉的游客絡繹不絕,有一技之長的她,來到納頓莊園,在這里專門表演具有土族風情的歌舞,可喜得是,在這里,還與現在的丈夫喜結連理。
“現在我們在縣城買了房,也有了車,還有一雙兒女,也從靠天吃飯的腦山地區把公公婆婆接到縣城來住,日子過得挺美滿。”魯哇麻四什姐說,自己會唱、會跳,又會主持,到旅游旺季,收入可觀。

現在納頓莊園集酩餾酒釀酒技藝展示、土族歌舞、飲食、住宿為一體,隨著到土鄉的中外游客越來越多,莊園建設規模還在進一步擴大,越來越多的土鄉人,或是加入納頓莊園搞旅游,或是自己開辦農家樂,很多人都靠旅游發家致富了。
“酩餾釀酒技藝曾經是青藏高原最流行的釀酒方法,但現在傳統釀酒作坊已不多見,我們想真實復原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各道工序,不想讓它中斷在經歷巨大社會變革的我們這輩人手里。”納頓莊園負責人介紹莊園里最核心的青稞酩餾釀造技藝時說。
青海省互助土族自治縣縣委書記陶啟業之前接受中新網記者采訪時說,今年,該縣將申創一座集中展示中國土族歷史、民俗、古建、青稞酒文化等為一體的國家級5A級旅游綜合體——互助土族故土園,其規劃面積達6.75平方公里。

從最初的游客自發深入土鄉探秘土族文化,興起鄉村旅游接待點,到現在“大力發展旅游型縣域經濟”,據當地官方資料顯示,2015年該縣共接待游客290萬人次,是該縣總人口的7倍有余,旅游總收入11.65億元人民幣,同比分別增長10%和26%。
陶啟業表示,互助縣作為中國唯一的土族自治縣,文化底蘊厚重,是融合民俗文化、古建文化、游牧文化、酒文化和高原生態等于一體的旅游勝地,在當地打造國家5A級旅游景區時,應提煉區域民俗和文化特色,注重整體民俗氛圍的營造和文化程度的提升,形成特色旅游文化,打響土族文化知名旅游品牌。(完)